这年头,拍电影是门技术,也是门烧钱的艺术。
想拍出,票房口碑双飞天的电影,没有大把大把的钱当后盾支撑,很难有出彩的作品。
但是,也并非说,好电影就一定金贵。
今天想讲一部,比较冷门的好电影,叫《花生酱猎鹰》。
当然,它最成功的地方,大概就是花较少的钱,获得不俗的回报。
两个新人导演,泰勒·尼尔森和迈克·舒瓦茨,携手打造处女作电影。
仅用差不多2万美金的预算,拍出西南偏南电影节的获奖作品,获得千万元票房的佳作。
虽然导演们为此濒临破产,负债累累,但是第一部作品就有如此成绩,不可谓不好。
作为今夏北美院线小热门,它在烂番茄上的评分,也高到吓人。
足可见,《花生酱猎鹰》是切实打动了观众的心。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以唐氏综合症患者为主角之一。
讲述一个患病长不大孩子和对生活厌弃男人旅行中相互救赎的温馨故事。
唐氏症患者扎克被家人遗弃,扔在了疗养院自生自灭。
看不起他的护工,会骂他智障,想保护他的护工,将他圈养成温室花骨朵。
种种迹象,都让他感觉自己活得不像一个“人”。
弱小的扎克,有个不灭的梦想,就是想拜师学艺,成为摔跤手,在台上战斗成英雄。
没人觉得他能成功。
毕竟一个低智儿,能做成什么大事,平庸关在疗养院一生,就是标准结局。
扎克不依,也不服,屡次谋划逃脱金丝笼,去追寻心中英雄,变成真正的男子汉。
某个深夜,扎克“越狱”成功。
他光着身子,狂奔在无人的马路上,像是背后有洪水猛兽,逃似的离开疗养院。
只是一个没钱、没法独立生存的“孩子”,谈何自主生活,谈何寻找偶像?
于是这时候,扎克遇到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人,泰勒。
这个男人从不把他当成病人看待,甚至几丝兴奋地宣称,自己和他一样是“逃犯”,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在周遭过度审视他的眼光里,唯独泰勒,把扎克当成22岁的成年人。
泰勒是个事事不如意的丧气男人。
因酒驾害死哥哥后,整个人生陷入了黑暗低谷,得过且过,又因为个人情绪,烧毁了渔民的渔具,结下怨怼。
在他当“逃犯”躲避过错时,遇到了小天使扎克。
不过是逃亡途中碰见的意外,不忍心看花朵枯萎,于是选择浇水,没想到,这一浇,就是一生。
片名所谓《花生酱猎鹰》,是扎克和泰勒共同商讨出的,关于扎克上擂台时的艺名。
花生酱是他们途中最爱吃的东西,猎鹰是扎克向往的动物,两个结合,就是扎克最美好的记忆。
人与人的相遇,都有它必然的道理。
丧气男泰勒看着懵懂逐梦的扎克,心下不忍,陪伴前行,却在小打小闹共进退中,治愈了内心冰封的伤痛。
活在不平等世界的扎克,在泰勒全程呐喊助威下,成功见到偶像,站上擂台,用不容争辩的胜利,证明自己能行。
说实话,这种故事简单到俗套。
此类题材,本在电影市场几乎不可能存在,因为不吃香、也不现实。
可偏偏,《花生酱猎鹰》打赢了,暖了一拨人的心。
先来说说,什么是唐氏综合征?
准确来说,是一种先天性治不好的疾病。
患者天生染色体异常,有明显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和多发畸形。
童话一点的说法,就是患病的人,思维单纯直接。
无论年龄如何增长,都是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活在自己美丽的梦幻岛。
不知还有几人记得,当年的“天才指挥家”舟舟?
他就是典型的唐氏综合征患者。
头大眼睛小,宽眼距,看起来傻傻憨憨的。
时年已达41岁的他,开始中年发福的他,至今智力只相当于不到五岁的孩子。
虽然上帝关了一扇门,但却给舟舟开了一道窗。
舟舟乐感很好,音乐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即便是低智的他,也被容许成为那颗会发光的星星。
在音乐海洋里,舟舟尽情发挥自己有限的才能,拼命努力的模样,一度成为中国的文化名片。
20岁那年,是舟舟作为“天才指挥家”的顶峰时期。
时至今日,随着年龄渐长,身体机能下降,舟舟因病渐渐泯然众人矣。
即使风光不再,簇拥的人潮散去,可过往的辉煌与热闹,永驻舟舟心底。
舟舟是快乐的,唐氏综合征困扰了他一生,可他依旧活出过“正常人”的人生。
对这类患者来说,活着最难的问题,可能并不是病痛的纠缠,而是他人异样的眼光。
他们只是少不更事,并不代表他们什么事都不懂。
生活中被人当成弱智,饮食起居被过度保护,于他们而言,都是一种身心伤害。
电影《花生酱猎鹰》,就是将唐氏综合征患者真实的内心,放在聚光灯下演绎。
特别是戏中主角之一扎克,在戏里戏外,他都是唐氏综合征患者。
和舟舟一样,扎克有个梦想,那就是当演员,在镜头前展示自己的喜怒哀乐。
巧的是,一次夏令营残障人士演出,他的表演吸引到两个新人导演注意,并成功传达了自己想演戏的念头。
问题在于,好莱坞里压根就没有唐氏症演员的先例,更没有相关题材的电影。
或许这就叫命运吧。
不知放弃是何物的扎克,大胆建议一起拍唐氏症影片,两个新人导演也欣然接受了这项挑战。
于是就有了,《花生酱猎鹰》。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两位新人导演为了拍成这部片,费了太多心血。
一是要克服经验的差距,二是没有人脉,没有足够储备金,三是如何说服明星接下看似无趣的剧本。
几乎是在寸步难行的环境中,开辟出一条不可能的道路。
为了圆唐氏症患者扎克的梦,为了对得起心中的信念,他们一条道走到黑,走到亮。
其中能拍成功,最根本因素之一,就是美国影视演员希亚·拉博夫的加盟。
谈起希亚·拉博夫成名作,那就是《变形金刚》三部曲。
只可惜,经历大红大紫后,在演艺圈这种是非之地,迷失了自己,成为破格的“行为艺术者”。
吸毒醺酒,滋事闹事,走上了自毁前程的道路,被列为美国最令人讨厌的明星之一。
命运是很奇妙的东西。
当希亚·拉博夫爱上这个故事,决定出演后,也间接被扎克拯救了人生。
特别是年拍戏期间,喝酒闹事的希亚·拉博夫,被警方逮捕。
此消息一出,对于正在拍摄影片的剧组,几乎是灭顶之灾。
当希亚·拉博夫回去接着拍戏,组里的人都是一脸完蛋的表情,没人给予他这件事的回应。
唯独扎克。
在深感愧疚的希亚·拉博夫面前,直接了当批评了他的不对,也安慰他过去了。
那一刻,希亚·拉博夫感觉心灵都被小天使救赎了。
此后两年至今日,他再也不碰酒精,不再饮酒闹事。
那一场戏,恰好就是泰勒(希亚·拉博夫饰演)躲在扎克怀里隐藏悲伤。
扎克对泰勒说:“泰勒,我把我生日的每一个愿望,都许给你。”
看似蠢笨的扎克,深知戏中泰勒心中的创伤,也看得懂戏外希亚·拉博夫的痛苦。
戏里戏外,两个主演的人生,产生极高的共鸣共振。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齐聚力的情况下,影片打动人,不过是一帧画面的事。
人与人的相遇,大多数时候,就是一场相互救赎。
泰勒成全了,扎克摔跤手的愿望,希亚·拉博夫也成全了,扎克演戏的梦想。
扎克拯救了,泰勒破碎的心,扎克同时也照亮了,希亚·拉博夫内心的暗影。
记得片中提到马克吐温,就想起他笔下的长篇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突然发觉,这本书与《花生酱猎鹰》,有种似曾相识的味道。
白人少年哈克贝利,和黑奴吉姆相遇相识。
一个逐梦,一个逃亡,在彼此依靠中,历经种种奇遇,过上自己想要的自由生活。
其实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少数人能一帆风顺过人生,多数是在负重前行,奔往平行宇宙里,最好的结局。
所以啊,不要在烂人烂事里,损耗珍贵的精气神。
别怕当下不好过,想做就去做,珍惜拥有,珍惜眼前人。
每一段缘分,或好或坏,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有的使人温暖,有的使人成长。
套用影片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让你们过去遇到的那些狼安息吧。”
人生还有太多种可能,不要被眼前的烂牌,困顿住一生。
记住,无论如何,都要往前走,向太阳普照的地方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