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蚝油是用味精勾兑的,长期吃会致癌医生保存

“蚝油都是用味精勾兑的,吃多了会致癌。”

最近,很多喜欢鲜味的人都不太敢吃蚝油了。作为日常生活中被经常食用的调味品,“蚝油”被推上了热搜。有网络文章认为,蚝油其实是糖、味精、鸡精勾兑的,原料里并没有生蚝,经常食用有致癌的风险。

实际上,蚝油本身并不会致癌,但不正确的保存方法却容易让蚝油产生致癌物质。

蚝油是广东人的“意外之喜”,正宗的原料本应是生蚝

实际上,蚝油是广州厨师李锦堂意外发明的一种调味品。李锦堂在一次煮生蚝的时候因为工作繁忙忘记锅里煮的生蚝了,等他想起来的时候,一锅新鲜的生蚝已经变成了一锅深褐色的浓稠的液体,当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液体不但没有糊的味道,而且还散发出浓郁的香味,一尝竟然味道十分鲜美,蚝油实际上就是这么发现的。

目前,蚝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稀松平常的调味品。按照官方的说法,蚝油的制作应该是用生蚝蒸、煮之后的汁液进行浓缩再加入食糖、食盐、淀粉或者改性淀粉等原料辅以其它配料制作的一种调味品。

不过,仔细想想这不大可能,道理很简单,制作成本实在太高了。在超市,10几块钱1瓶的蚝油是不可能按照该方式制作的。简单说就是我们平时吃到的蚝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蚝油,顶多是蚝味调味酱。

它的鲜味也主要来自于里面调加的味精、鸡精、白糖和盐,而蚝油的颜色主要靠的是“焦糖素”,粘稠的质地则是用“增稠剂”实现的,为了表示它是蚝油,厂家会在里面加入“蚝汁”,使得其吃起来有蚝味。

因此可见,正宗的蚝油根据其成分生蚝、食糖、食盐、淀粉等,可以说与致癌问题根本没有任何联系。事实上,公众比较担心的是那些超市里比较便宜的生蚝,为了节约成本大量减少生蚝的量,增加味精、鸡精来进行调味的蚝油。

味精中谷氨酸钠并不是致癌物质,新鲜的蚝油没有致癌风险

我们来看看味精对人健康的影响。首先,味精也好,鸡精也好,它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钠。人们之所以对味精抱有成见,最初的资料来源就是上个世纪年,有人在中餐馆吃饭之后出现身体不适,如“灼热、面部压力和胸部疼痛等”,而味精是中餐馆普遍的特色,这使得味精在很长时间成为人们避之不及的调味品。

不过,经过严格的调查之后,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上世纪90年代明确指出了味精的摄入是安全的。关于味精致癌的问题,也是一个误会。很多人将谷氨酸钠在℃以上产生的焦谷氨酸钠看做致癌物质了,事实上,焦谷氨酸钠的形成仅仅会出现鲜味的丧失,而与癌症无关。因此,做菜时味精在将出锅时放主要是为了保持食物的鲜味,而不是减少癌症物质。

换句话说,无论是不是正宗的蚝油,都不存在致癌的问题。不过,变质的蚝油就存在致癌风险了,道理很简单:变质的蚝油中滋生了大量的黄曲霉素。

蚝油变质产生的黄曲霉素会致癌,这样保存更安全

为何蚝油易于滋生大量黄曲霉素?这主要与蚝油中大量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关,在保存不当的情况下,蚝油非常容易变为各种微生物的温床,微生物的滋生就容易发霉产生黄曲霉素。因此,蚝油不致癌,但保存不当会产生致癌物质。

如何保存蚝油防止变质,有三个方面建议:

其一,购买小瓶装的蚝油。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大会长久放置,这自然减少霉变的风险;

其二,不要将蚝油放在煤气、天然气灶台旁边,也不要让其接受阳光直射,高温会加快蚝油变质;

其三,对于开了口的蚝油,建议将蚝油放在冰箱保鲜层中保存,因为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

其实,不仅仅是蚝油,几乎所有的调味品都有较高的保存需求,像我们常吃的腐乳、虾酱、豆瓣酱等发酵类的酱汁,像花生酱、沙拉酱等含蛋白质较多的调料,如果保存不当都有产生致癌物质-黄曲霉素的风险。

总之,作为调味品的蚝油,根本不必担心致癌的问题,但适当的保存减少致癌物质-黄曲霉素还是必要的。

更多癌症、健康相关知识请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