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的每座大学城都很相似,但若连同其周边一带一同感受,还是渗透着不同的气质。
不过说到麻辣烫,大学生的口味似乎又达成了一致。每座城市里的大学生,基本都尝过这种“当地小吃”。它如同低配版的火锅,客人拿着夹子在冰柜前来回转圈,长情专一的人永远选那几种食物,不爱吃香菜的同学不用特别嘱咐。大家拿到号后不分彼此地围坐一起,等着热菜上桌,等着入口又麻又辣,心里却暖暖的感觉。
而且,在开遍全国的品牌连锁味道之外,在每个小店里被改良、被本土化、被升级的地方特色更值得玩味。
这确实是每个大学生都有的回忆,也确实因大学所在的城市不同而各有风味。
北京
“张杨”,麻辣烫界CP
据《一点儿北京》描绘,年夏天,建筑师李涵在穿过刚落成的三里屯“village”时,突然被“不期而遇”的三里屯号楼“震住”了,“金发美女在酒吧里嘬着奶昔,两米开外人行道上大嫂正卖着麻辣烫,几个印度人站在街角聊天。”
十年后的今天,这人行道上“大嫂卖着的麻辣烫”即使搬进了体面的饭店,塑料袋套碟子,倒入大量的芝麻酱点缀韭菜花、腐乳汁、醋的麻辣烫,依旧安慰着收入不高人群的脾胃,特别是经济能力有限的学生党。
杨国福麻辣烫,是不是京城第一流?
杨国福和张亮,“张杨”CP无疑是麻辣烫界的风景线,几乎延展成北京校园美食江湖的地平线。以良乡大学城为例,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的学生对大学城店的杨国福情有独钟,无论是晚餐还是夜市,店里都坐满了人。
还有,每个吃腻了“杨国福”的深夜里,“张亮”都在对门目光温柔地等待着你。(文/杨雪梅)
青岛
大大碗的海鲜,属于海滨的味道
青岛麻辣烫是很豪爽的,一个比脸都大的碗里装满了你自己挑选的食材,而且很多都是海鲜,再浇勺芝麻酱,便仿佛为麻辣烫注入了青岛的灵魂!
“杨姐麻辣烫”在中国海洋大学附近有一家门店,以其自制的芝麻酱为一绝。少了来自西南的热辣,多了份北方的醇厚,吃的不是上头的变态辣,而是可咂舌回味的鲜美。
芝麻,海鲜麻辣烫的奥义所在
如果一定要吃辣,大可以尝尝麻辣烫的进阶版——麻辣拌,没有汤的麻辣烫。食材捞出来放进一个大盆里,裹着大量芝麻酱飞速搅拌,最后撒上几粒花生碎,极具北方风味麻辣烫就可以准备入口了。
吃麻辣拌,切忌选择吸汤汁的食材,店家搅拌不开,就会顺手加几勺汤在里面,味道便不复原本的醇厚。辣椒是可以随便的,再热辣的辣椒都会被醇香的芝麻酱中和,变得稳重亲和。相比于麻辣烫的细嚼慢咽,麻辣拌没汤,干得快,一定要飞速解决,保证每一口都是芝麻酱的浓香。(文/张瑾)
上海
大学路的乐蔬小辣烫
靠近复旦大学及上海财经大学的大学路,是上海五角场附近一条东西走向的小马路。西起国定路、东到淞沪路,不到一公里地的长度而已。可就在这里,两旁商店、餐馆林立,其中一家名叫乐蔬小辣烫的麻辣烫店,竟成为了复旦和上财学子的交集之一。
这家麻辣烫店拥有“小资”的灵魂,店里主打的蔬菜种类超丰富,相比之下荤菜和主食只有五种,蔬菜都是独立小包装,还有卡路里牌,十分贴心!晚上八点以后,蔬菜价格还会下调至1元,让人感动!
“准中产们”的轻盈麻辣烫图/东方网
一到周末,忙于学习的大学生忙里偷闲,去乐蔬小辣烫坐下,点上各色蔬菜、鹌鹑蛋……再加一勺麻酱和辣椒,热气蒸腾时送入口中。从口入心的辣味,成为了他们在魔都的温暖记忆,和日后功成名就时“忆苦思甜”的谈资。(文/杨雪梅)
成都
和川普一样霸气
在成都,如果你只知道吃麻辣烫大概是会被本地人鄙视的。火锅、冒菜、串串、钵钵鸡,都证明麻辣烫只是当地辣文化的冰山一角。但对于学生党来说,性价比和方便快捷还是使其成为最爱之一。
如果你去找四川大学的同学玩,他们能提供的“最高待遇”很有可能是:“走,吃串串去!”四川人不能没有辣。干辣椒油辣椒一混合,鲜红热辣的颜色看得人嘴上冒汗、喉咙冒烟。
串串香图/sohu
成都非常巴适,巴适得“少不入川”名不虚传。滋润的大学生们,也许都抱着一颗不愿离开的心。不然怎么会在期末期间,依然把吃香喝辣看得比论文考试更重要。而且,要是RP好,在小摊里偶遇平时课堂上一本正经的教授,在其大汗淋漓时递上一张纸巾,一种特殊的革命情谊说不定油然而生。
不管怎么说,四川的辣劲就是可以从舌尖贯穿到后脑勺,和川普一样傲娇,和川普一样霸气。(文/张瑾)
重庆
还有一种麻辣烫,叫冒菜
重庆大学虎溪二食堂的麻辣烫,也一度让外省的同学们摸不着头脑,这时,本地生就会热情地介绍:“这叫冒菜,源于川,盛于渝。”而且由于原料不限,天下食材皆可“冒”之。冒菜的汤也可以喝,不怕辣的人,就敢用勺子舀到嘴里去。
重庆大学冒菜图/重庆大学微博
在重庆的农贸市场上,居民小区边,或者街边的小店里,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口大汤锅放在蜂窝煤炉子上,里面的汤料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几个装满了蔬菜、底尖口大的长把竹篓浸在锅里。有人用手指点着菜架上的菜品,摊主把相应的蔬菜往竹篓里装,放进沸汤锅里煮,时不时地提着竹篓在汤汁里一提一放,一直到菜料“冒”熟……(文/杨雪梅)
长沙
湘味关东煮
长沙是个无辣不欢的城市,大锅里煮着著名的臭豆腐,也沸腾着麻辣烫,长沙的同学们亲切地称之为麻辣版的关东煮,并把其当做夜宵必备。
长沙关东煮图/百度图片
长沙大学生晚上下课之后无处去?不存在的!随便一条街都是这种大锅煮,大家都围绕着,“一锅锅地”坐下,想吃什么就拿什么,确实是冬日里的一股暖流。
“本土化”是长沙麻辣烫的绝活:区别于传统认知里的关东煮,长沙版关东煮加入了麻辣味的汤底,瞬间俘虏当地人的舌头,而中南大学公交站牌旁的姥娘麻辣捞烫,更是把台湾士林夜市的特色烤香肠加辣改造,获得河西大学城同学的疯狂点赞。(文/杨雪梅)
厦门
“阿姨,多刷点酱!”
鹭岛人在对美食的探索上从未体现出疲软的态势,毗邻台湾、四面环海的区位里,有的是丰富的创意和食材。麻辣烫这一地头美食,也不出意外地被赋予了厦门气息。
就像最正宗的豆汁不会出现在米其林餐厅,真正厦门风味的麻辣烫只在街头的门脸房寻得到。和店面同样朴实的是名字,金新街桥底麻辣烫承载了厦港孩子的记忆。深夜的顶澳仔,阿姨麻辣烫门口,下了晚课的厦大学生开始了味蕾上的狂欢,同样霸占厦大学生味觉记忆的,还有大学路的胖子麻辣烫。
对于这个城市,没什么比麻辣烫更能驱走回南天的潮湿和南方冬季的寒冷。
厦大附近的“阿姨麻辣烫”实拍图/郝汉翔
不同于其他商家在汤汁上大做文章,厦门的麻辣烫索性抛弃了汤底这一元素,煮过的蔬菜和油炸好的荤菜沥干装盘,花生酱是唯一的调料,对比之下是食材的丰盛:串好的翅中、米血、白果、鸭胗一应俱全,可随时下锅。(文/郝汉翔)
昆明
涮菜,可以在宿舍制作的麻辣烫
云南菜在口味上,是清淡与辣的矛盾体。不同于川菜一味的麻辣,湖南湖北的重油重盐,滇菜系的代表菜式更重视食材本身的鲜味,如汽锅鸡,过桥米线,野生菌……
昆明街头涮菜
在昆明,涮菜是有名的小吃,制作也十分方便,在学生宿舍就能轻松制作。准备一包火锅底料,将炒锅倒上热油,再把底料放入加上干辣椒,加水和适量的盐和五香粉煮成汤底,选择自己喜欢的食材,油豆腐、腐竹、金针菇、鱼丸或者虾丸等放入锅中煮熟,便做好了。
嫌麻烦的的同学,则扎堆在呈贡区新天地广场里大快朵颐。至少,昆明理工大学的同学就经常这样做。(文/杨雪梅)
南昌
有一种麻辣烫,叫水煮
水煮,南昌的麻辣烫。在南昌大学饭堂,售卖这道特别的宵夜品种的窗口总是人头攒动,刚从外地来的同学一开始不知所以,还以为他们排队想吃水煮活鱼!
南昌水煮图/搜狐
然而在见识过这道菜的美味之后,任何一个辣味爱好者都会被其火辣征服!这就是披着“水煮”外衣的麻辣烫啊!
将食材放在在一个超大号的盆里,中间用几块铁板隔开,开水沸煮。大锅旁是眼冒红光、一字儿排开围坐的同学们。食物依次下锅,略生的一层层在下方,略熟的一层层往上涌,锅心中间靠上的早就烂熟入味儿。一含二吮三嚼四吐,汗水顺着额头往下淌。原来南昌人可以嗜辣到这个地步。
冬日里,水煮店是南昌的大学校园周边最热辣的地方。到谢家村站附近的一溜儿水煮店走一圈,要是听见“同学,瓦西哩呦,恁要加香菜啵?”没准抬头就能偶遇到江西师范大学的朋友。(文/杨雪梅)
广州
南腔北调一锅端
注重养生的广东人,把麻辣烫升级成了“不麻不辣只烫”的骨汤版。汤是熬了几小时的广式靓汤,红辣椒换成了红枸杞,非常滋补。想吃辣?辣酱在桌面请自取。
不麻不辣只烫的“麻辣烫”图/sohu
广州大学城贝岗美食一条街,没走几步就有一家麻辣烫。夜幕降临,店里似乎总有聚不完的会,聊不完的天,挥霍不完的时间。
市中心,新港西路的中山大学南校区,从临近宿舍区的东门出来左拐十几米处,有一家常年氤氲蒸腾着热气的麻辣烫店。它温暖了学霸的脾胃,也模糊着学霸的眼镜。多少同学吃了四年,都未曾看清楚店面招牌上的名号。(文/张瑾)
编辑:陈梓菲